过往十几年的研究中,科学家都认为由氧引起的氢化酶(hydrogenase)为绿藻无法长时间制氢的主要障碍,资深研究员 Sergey Kosourov 指出,由于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不断释放氧气,并同时制造氢气,所以很难在阳光下培养并维持缺氧条件。
2018,凛冬将至还是尚有转机?负增长态势下的中国光伏企业,需要更多的思考。而传统的欧美市场,则陷于日益激烈的贸易争端中逐渐萎缩。
在27日第三届世纪光伏大会上,王勃华乐观估计2018年45GW的装机数额是,也要强调分布式光伏政策没有大的变化,然而预期并不乐观。国内市场:分布式将遭遇严控,拼低价成为主流王勃华曾经帮2018年新增装机算过一笔账:2017年14.4GW的普通电站指标,大约有6-7GW将在2018年抢630;领跑者项目第三批5GW需在年底前并网,第二批中约有1GW要在2018年并网;光伏扶贫已经下发4.18GW指标;七个不限指标地区2018年检测全部为橙色,预计2018年指标不会超过1GW;分布式作为市场唯一的出口,户用预计6GW,工商业全额上网分布式是否纳入规模管理的可能性很大,中性预测为12GW。邹西原重点介绍了协鑫对于印度市场的考察和认识。截止目前,从已经开标的9个领跑者项目就可以看到,0.61元/千瓦时做为最低价在去年刚爆出的时候全行业轰动,今年最低报价0.31元/千瓦时已经无人关注。与装机量下行的市场预期不同,光伏制造产能却在持续扩张。
海外新增需求:印度一枝独秀,欧美退出前十4月25日在能源一号举办的上海新能源分布式投融资峰会上,协鑫集成高级执行总裁邹西原表示,要消耗掉日趋扩大的产能,走出去是各大厂牌的头等大事,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。在这种形势,依然凭借过去的经验,只盯着欧洲和美国市场,忽视印度、东南亚、中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布局和研究,走出去也没有路。在国内市场红红火火的情况下,我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降到了冰点,因此有底气也有信心面对欧盟、美国的接连双反。
在此情况下,我们需要认清形势,对各个市场进行突破。而之所以底气十足,就是因为持续看好国内市场的发展。国内需求转弱 光伏产业面临困境2010年左右,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两头在外的不利局面,因此在美国、欧盟的连番双反贸易管制之下一溃千里。俗话说盛极而衰,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在经过连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后继乏力。
所以对于国内光伏产业来说,需要做的就是加强技术创新,加强我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力,向高质量、高效率、智能化转型。因此,我国光伏产业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印度、欧洲市场。
更为难能可贵的是,除了规模独步天下之外,行业内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,我国也处于领先地位。因此在国内需求转弱的情况下,国外市场的开拓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。然而目前如日中天的中国光伏产业,在国际贸易的新形势之下,似乎也开始遇到了新的困难。另外,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领之下,新兴市场的开发也尤为重要。
中国目前在新型技术的应用方面全球第一,但是在研发方面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,这是需要清醒认识的一个方面。2018年或许是光伏行业的节点,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国内光伏产业,追求高质量、高效率、智能化成为了未来光伏行业的趋势。贸易管制重重 如何突破枷锁?在中美史诗级的贸易战之前,我国光伏产业的小规模贸易战早已酝酿多时。只有当我们拥有强大的竞争力,只有当我们的光伏产品拥有最好的质量、最高的效率,才能极大的刺激国际市场的需求,我国光伏产业才能昂然走出去。
可以说,作为芯片之一的太阳能芯,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可谓是举世瞩目。其次,欧盟经过多年的双反之后,其境内的光伏产业已经萎靡不振,多数光伏企业都已经倒闭,近年对我国的双反有放松的态势,在此情况下,我国光伏产业需要把握机会,争取重新进入欧盟市场。
因此笔者认为,在光伏市场新形势之下,我国光伏产业要走出国门,必须做好以下两点:1、对外:放弃美国 争取印度、欧洲市场在国内市场需求转弱的情况下,国外市场对我国光伏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。首先,印度虽然一直叫嚣着要双反,但是尚未作出损害非常大的贸易措施,而且印度市场的发展很快,潜力巨大,是未来全球光伏市场的必争之地,所以印度市场是国内产业必须要进行布局的海外市场。
痛定思痛,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之下,国内市场开始发展起来,几年之后,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,高速的发展支撑了全球大半的需求。另外,在光伏制造设备以及科研设备方面,我国仍然需要努力实现设备国产化,以免受制于人。然而在4月份重磅政策的接连发布之下,我国光伏市场或将进入严控时代,国内新增光伏装机的下滑似乎已成定局。中兴被制裁之后,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弱势让国人惊醒,由此掀起了一场全民强芯的风潮。遭遇如此困境,我国光伏产业如果未能及时打破枷锁,冲出国门,或将不得不走向产业萎缩。但是第一轮磋商之后,透过商务部发布的通告,中美双方进行了坦诚、高效、富有建设性的讨论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、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
在连年不断的双反及各种贸易纠纷之下,我国光伏产业累计装机规模和新增装机规模已经多年领跑全球,目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。就目前来看,美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抵制态度非常明确,而且201调查、301调查以及贸易战的存在也使得国内产业无法短期内进入美国市场。
如今,我国光伏产业如日中天,无论是制造端还是技术端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,但值得思考的是,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在国内需求旺盛的基础上得来的。另外,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领之下,新兴市场的开发也尤为重要。
正如相关专家所言,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难以阻碍一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,经过此次贸易战,我国芯片崛起之路指日可待。无论如何,面对美国来势汹汹的质问以及一连串的无理要求,中方坚决捍卫国家利益,绝不拿核心利益做交换。
但是目前全球的几大光伏市场对我国都不大友好。贸易战的前景仍然不明晰,有人认为谈崩了,有人认为谈成了。这两年,面临卷土重来的国际贸易管制,国内的声音大多是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大、他们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另外,在光伏制造设备以及科研设备方面,我国仍然需要努力实现设备国产化,以免受制于人。
然而如今国内市场一旦难达预期,国外的市场需求就成了国内光伏企业的救命稻草。近来,中美贸易战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,而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,这场史诗级的贸易摩擦已经由直接碰撞转为了协同商议。
而之所以底气十足,就是因为持续看好国内市场的发展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。
然而在4月份重磅政策的接连发布之下,我国光伏市场或将进入严控时代,国内新增光伏装机的下滑似乎已成定局。然而目前如日中天的中国光伏产业,在国际贸易的新形势之下,似乎也开始遇到了新的困难。
如果目前全球靠前的几大光伏市场(美国、欧洲、印度)都对我国光伏施行贸易管制,那我国光伏产业将面临困境。所以对于国内光伏产业来说,需要做的就是加强技术创新,加强我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力,向高质量、高效率、智能化转型。但是第一轮磋商之后,透过商务部发布的通告,中美双方进行了坦诚、高效、富有建设性的讨论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、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。因此,我国光伏产业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印度、欧洲市场。
中兴被制裁之后,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弱势让国人惊醒,由此掀起了一场全民强芯的风潮。国内需求转弱 光伏产业面临困境2010年左右,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两头在外的不利局面,因此在美国、欧盟的连番双反贸易管制之下一溃千里。
可以说,作为芯片之一的太阳能芯,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可谓是举世瞩目。痛定思痛,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之下,国内市场开始发展起来,几年之后,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,高速的发展支撑了全球大半的需求。
从中兴到华为,再从华为到阿里,我国几大高新企业深受中美贸易战困扰。这是行业内始料未及的,众所周知,2018年是企业大规模产能扩张的一年,如果市场需求转弱,那将引发行业地震。